冠状动脉硬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靴子马镫,传入欧洲后,是如何推动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嘛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description/

马镫可以说的上是游牧民族的“恩人”,从古至今,游牧民族一直仰仗着马上功夫,他们在草原上锻炼出来的骁勇体魄,再加上矫健的战马可以让他们在战场上无往不利。

在骑马的时候,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和敌军交战的过程中,手中还要握有兵器,很有可能会滑到马下。

但有了我国传过去之后的马镫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欧洲的这些士兵把马镫装备上之后能够帮助士兵在马上维持平衡,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士兵坠马的可能性,让欧洲的骑兵能够在战场上将能力发挥到最大。

马镫出现之前的骑马者

根据我国现有历史能够查出来最早出现的马镫可是东汉时期的单侧马镫,东晋末期马镫才彻底进化成双马镫。

众所周知,无论是战马还是家里饲养的马匹大多体格高大,哪怕一个成年男子站在马前也难以轻易跨上去,强行上马很有可能会让马儿应激,从而伤到上马者。

这时候一些贵族人家就会在上马之前找来家中的仆人,他们会让仆人跪在马匹肚子旁边,然后一脚踩在仆人的背上,翻身而起。

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弥补自己和马匹之间的高度,也避免了自己在上马的过程中可能会被马甩掉的危险,而家中的一些女眷在出行的时候乘坐马车也会随身带着一些仆人。

有了仆人在身边充当“垫脚石”的角色,一来可以随时随地保持自己的身份和仪态,二来则是为了不再下马的时候出现危险。

一些心地善良的人家不会特地让仆人跪在马前,而是会拿出提前制作好的台阶,踩着台阶上去之后,再让仆人把台阶收起来,不过,当时的贵族大多还是选择踩着人上马。

在骑马的过程中若是想要马停下,或者马儿违背主人的意愿疾驰,大家都会紧紧的抓住马鬃,用双手的力道控制住马的头部,或者拿双腿夹紧马儿的腹部,用这样的方式给马儿按示,要求它们立即停下。

但这样的行为对于骑马者的体力和臂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若是在骑马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住马的方向,很有可能会出现双手脱力坠马重伤或者死亡的可能。

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草原上的匈奴的优势就彻底展现了出来,他们大多时候靠着游牧为生,平日里和牛羊马儿相伴,有着中原百姓没有的强健体魄和臂力。

在遇见秋冬时节,草原上的牧草没有办法供给他们的牲畜日常生活需求时,他们会选择来到中原和草原的边境,骑着战马速战速决的去抢劫生活在边境的百姓们提前存好的过冬物资。

百姓们被他们骚扰得苦不堪言,但是他们非常清楚自身的实力和优势,战争周期短且出兵迅速,并不给中原士兵支援的机会。

匈奴在战场上也因为身强体壮,要比中原的士兵有更高的战斗力,赵武灵王为了能够让部队的实力加上,特地命令手下的士兵学习匈奴的作战方式,果然培养出这一批军队以后,赵国的实力在各国之中开始名列前茅。

马镫的出现

在没有马镫的时候,战场上出现的马匹一般都是负责帮忙运送粮草等后备物资,或者把战场上所需要用到的战车拉过来。

这个时候的马匹一般都不会被用于骑兵作战,除非特殊情况出现。

因为骑兵队伍虽然要比普通的步兵队伍更加强大,但是他们所要面临的危险也更多,普通人日常骑马都非常容易坠马,更何况在战场上拼杀的骑兵。

游牧民族的士兵为了避免在战场上坠马的情况发生,他们会提前寻找一些草和树皮,还有布条,用布条把草和树皮挂在马的腹部两侧,他们在打仗的时候就借助这样的方式来维持平衡。不过这么做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骑兵作战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在马上的平衡,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去和中原的士兵对抗,也能保证自身安全。

坏处就是他们没有办法保证他们所制作的这种维持平衡的东西能在战场上随时有用。

毕竟游牧民族的士兵体格强悍,在作战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随时随地得顾及到脚下的力量,很有可能一脚把布条蹬断,到时候直接摔下去还有可能会被对方一刀毙命。

公元2~3世纪的东汉时期到西晋时期出现了悬挂在马匹腹部的三角形单侧马镫,这种马镫一般悬挂在马匹的左侧。

方便了骑马的人平时上下马,不仅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还不需要随时随地的带仆人在一旁等候,但是这种用布料做成的马镫并没有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真正意义上的马镫可以追溯到东晋十六国的时候,当时北燕宰相冯素弗的陪葬品中就有一对马镫,这个马镫踏脚的地方,外边包裹着铜皮,用鎏金工艺制作而成,相比于普通的马镫更加具有美感。

这也是我国能够寻找到历史最早的双侧马镫,虽然踏脚的内芯依旧是用桑木条做成的,但是制作工艺和细节处的完善要比普通的马镫和之前的单侧马镫更加方便使用。

北燕拥有了马镫以后就相当于拥有了战场上战无不胜的法宝,比起之前布条的马镫,骑兵们在战场上可以彻底不用担心自己是否会有坠马的危险,也能够在面对敌人攻击的时候坐到随时抽脚下马进行躲避。

慕容鲜卑在得到马镫以后,开始带领自己的骑兵攻打中原地区,也是自从北燕之后,马镫开始从我国逐渐传播到日本,欧洲等地区,让他们的士兵们也有了这个“骑马利器”。

马镫传入欧洲,改变世界。

马镫传入到欧洲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没能想到小小的马镫居然引起了一场几乎翻天覆地的军事革命。

中世纪早期,欧洲各个国家的一些军队才开始普及马镫的存在,这些国家虽然在军事实力上足够强大,但是制作一些精巧的物件上却没有中国的技术。

最明显的举例子就是瓷器、丝绸和冶炼技术,他们得到了马镫之后忽然意识到这种东西好用,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大批量的生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马镫的普及时间。

公元前年,拜占庭帝国开始把目光放在了生活在多瑙河和蒂萨河之间的阿尔瓦人部落上,这些人最初起源于蒙古高原,相比生活在拜占庭帝国的百姓们更加擅长作战。

他们的实力也在逐步的扩张,拜占庭的国王提比略二世为了稳固住自己的地位派人去打听阿尔瓦人在短时间内增强实力的秘密,最后得知了马镫的存在。

提比略二世拿到了马镫的样品以后大喜过望,他立刻命令自己国家的铁匠对马镫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整个军队都配齐。

铁匠得了国王的命令之后,加班加点的进行研究和制作,提比略二世在铁匠疯狂赶制马镫的时候还学习了阿尔瓦人行军打仗的习惯。他对身边的人吩咐,“一定要培养出一支最精良也是最优秀的骑兵部队。”

他知道马上作战有着难以想象的优势。

①士兵们骑马作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省自身体力,不至于在长途奔波的时候消耗太多实力,等到真正到战场上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对方对战。

②马匹的移动速度要远远超过普通士兵,两方交战的时候,骑兵可以在攻击和撤退上占据到强大的速度优势,不会让对方有机会上前一步。

③在战场上一分一秒都如同金子一般珍贵,瞬息万变的战局在很多时候需要抢占的就是时间,马匹的行军和撤退的速度都要比士兵步行更加优秀,所以能够避免坠马的因素,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能够拒绝骑兵部队。

在公元年,拜占庭帝国训练出了一支优秀的骑兵部队,也对原有的骑兵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整改和优化,同时国王王提比略二世也在军队中下了命令。

“所有的骑兵部队在作战的时候都要配备马镫,大家也要习惯使用马镫。”

拜占庭国王提比略二世命令人将马镫记录在了欧洲的文献史学资料中,这也是欧洲历史中最早出现有关于马镫的记载。

马镫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却起到了军事作战中最关键的作用,中原地区出现马镫以后,让原本的战场更加血腥和危险。

欧洲地区普及了马镫以后,不仅迅速的推动了欧洲军事发展,还帮助欧洲建立了封建制度,让欧洲真正跨进了骑士时代,若是没有马镫的流入,欧洲各个国家的军事历史发展恐怕还要再等上好长一段时间。

参考资料

《国家宝藏》

《中国科技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