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之驱谁不怕死?但人生在世有三件事不能避:为民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曾与钟南山团队并肩作战的“抗非”功臣袁小玲说。她这次主动请缨再次“出征”,是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救治更多的患者。
2月9日至今,中山已派出4支医疗队共计57名医护人员,支援公里之外的湖北抗疫前线。这4支医疗队伍由19名骨干医师、38名骨干护士及护师组成,均在接到下达通知后的1至2小时内迅速组建,赶往前线。
早在疫情发生之初,来自全市17家医院的57名医护人员就已递交了“请战书”、盖下了红指印,时刻等待着支援前线的机会。为了“出征”,他们带上使命,告别亲朋,匆匆收拾行装就奔赴“战场”。
紧随着“出征”的医疗队员,中山企业也带着爱心物资从中山出发,驶向一线。他们捐赠的面包,给医护人员带去了家乡味道;他们的医疗影像技术,实现了缓冲间防护服穿脱的远程监控和实时指导,为中山赴荆的医生撑起“保护伞”;他们生产数万平方米的防水阻菌薄膜,源源不断供给前线防护服的生产,成为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最强“保护盾”。
千里驰援,奔赴抗疫战场的中山力量来自各行各业。同心抗疫,他们背水一“战”。
南方日报记者曾艳春伍杰郎慧
四批医疗队伍“出征”超六成为镇区骨干力量
2月18日的早晨,医院ECMO和重症医学科的9名医护人员从中山出发,奔赴湖医院,这是中山派出的第四批出征队伍,也是中山派往湖北疫区“最硬的鳞”。
这支医院的ECMO团队,在此次中山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为协助荆州抢救危重患者,这支团队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守护中山,一路驰援荆州,与疫情拉开了一场“生死赛跑”。
早在2月8日晚,中山组建医疗队驰援湖北的第一道“枪声”就已响起。接到省卫健委通知,要求组建一支医疗队伍驰援武汉,中山市卫健局工作人员迅医院,在短短2小时内,组建了第一支驰援武汉的15人医疗队伍。
2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省际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方案》,确定了广东省市对口支援湖北荆州市抗击疫情。2月10日晚,中山市卫健局即刻组建了第二批医疗团队,15名医护人员11日一早就远赴荆州支援。
事实上,早在疫情发生之初,上百名医护人员已主动请求支援一线,递交了“请战书”,按下了红手印。短短十天内,中山就有四批医疗队伍“出征”,几乎动用了全市“最硬的鳞”驰援武汉和荆州。
57名医护人员中,超6成来自于14医院,这些医护人员拥有超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医院重症科、呼吸科、医院感染科,医院中百里挑一的老将、骨干。
“医院总共余名员工。第三批驰援任务一下达,就有余人向我报名,我们很艰难才从中选拔出了3名骨干“出征”,其中两名成为第三批赴荆州驰援医疗队的队长和副队长。”医院南朗分院院长说。
兵分两路支援马不停蹄赴“前线”抗疫
临行前,他们匆匆剪去长发,轻轻拥抱爱人,他们与家人离别的瞬间,让人动容。
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主管护师李景姗出征前,拿出了5岁儿子画的一幅画,“在接到出征通知前,我在给儿子讲解疫情,他也把了解到的情况画下来。孩子说我要把画带到湖北,让他可以时时刻刻为武汉加油,为妈妈加油!”提及儿子,李景姗双眼泛红。
“出征”护士冼素芬的哥哥得知妹妹出征,特地来送行。冼素芬瞒着家人报名支援湖北,母亲知道后哭了。但哥哥说:“这个有主意的小姑娘,这次真的长大了。”
4支医疗队伍兵分两路,1医院,3支医疗队前往湖北支援荆州。
“医院里的主要是轻症患者,因此工作难度不大。但身着防护服,感觉空气稀薄,很闷热,甚至呼吸困难,6小时的工作对身体消耗很大。”这是中山医疗队第医院的医护人员王岩,在照顾了30个病患、不吃不喝10小时后的体会。
在荆州松滋市,当地的新冠肺炎患者分散收治在6个医疗点,病患多而分散,且医疗条件较差。“在这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很艰难。护士除了要打针、发药、观察病情、沟通、护理等外,还需要承担护工的工作,负责打扫、清洁、消毒、发饭、更换床单、垃圾处置、病人转运和物资运输……但是,我们有信心!”医院支援的医院护士李玲说。
2月14日,她在日记里写道:夜色下、寒风中医院,谁能想象得到它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灾难的考验?站在它脚下,我深吸一口气,和它约定:我们一定能赢。
奋战疫情的十余天来,他们有的为疫区搭建隔离病房、有的入舱照顾病患,坚持10小时不吃不喝,他们竭尽所能,毫无保留地为抗击疫情付出。
成立“后援团”关爱一线医护人员家庭
离2月9日中山首批援鄂医疗队员出征已过半月,当时急匆匆赶往战场的战士们,有人未来得及安顿好家中老幼、有人未来得及与亲友道别好好道别,有人未来得及收拾好足够的行装。到达湖北后,他们又马上投入救治病患工作中……
为了更好地消除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的后顾之忧,中山市妇联、中山市红十字会等一批爱心机构和个人,自发成为支援湖北医护的“后援团”,支援和关心一线医护人员家庭,送上“娘家人”的温暖;与此同时,中山市出台《中山市关于激励医务防疫人员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加强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特别是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们的保障。
“今天一下子降温了十几度,外面的大风吹得呼呼的,医院回来的时候好像更冷了。看看这一堆‘保健品’,开战前我们正在努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2月14日,中山市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医院护士李玲在她的抗疫日记中写道。
支援湖北医护有需求,中山“娘家”有行动。2月21日下午3时,中山市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简短而又特殊的发送仪式,两辆满载爱心物资的货车从中山出发。据悉,本次物资主要包括一批提高医护人员免疫力的营养药品、代餐以及必须的生活用品补给。
“希望这批物资能够为爱加餐,让我们的医护队员有足够的能量和抵抗力在一线奋战,也让他们在中山的家人们放心。”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简海燕介绍,中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与支援湖北队伍保持紧密联系,在搜集好当地队员的需求后,市红会用了短短3天就完成了这批物资的筹集,在爱心物流公司支持下,市红十字会对接了当地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送到医护人员手上。
紧随其后,市妇联联合市儿童福利会,根据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提出的个性化需求,搜集了防寒衣、羽绒服、厚袜子、胶桶、针线包、润手霜、酒精喷壶、煮面小锅、维生素C等物资,再配上一些补充能量的食品和消耗性的日用品,打包成个性化定制爱心包裹。24日下午,这批物资由中山邮政负责发往荆州。
气温骤降、雪雨交加,突如其来的寒潮让支援荆州的医疗队队员们措手不及,日常生活也成了难题——为了防止感染,医院回到驻地后,一进门就要把衣服脱掉并进行清洗。无奈冬天的衣服厚,洗完后难以及时晾干。
得知这一情况后,荆州市农商行与松滋市农商行当即决定为广东医疗队捐赠烘干机。2月15日一大早,荆州松滋市农村商业银行就为医疗队队员们送来了27台、总价值多元的烘干机。广东省支援松滋医疗队队长袁小玲说,这批烘干机如同雪中送炭,让队员们十分感动。
在保险保障方面,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为全省所有驰援湖北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捐赠人均保额为50万元的保险。人保财险中山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保险保障内容包含两部分: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和伤残,每人保额为50万元;住院津贴为每人每天元;保障范围拓展到支援湖北医护人员的家庭成员,全省累计覆盖人数约27万人。
战疫日记
中山市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周再生:
“我们到哪儿都是医生,中国的医生”
2月15日18时,周再生快速扒过两口饭,又医院上班了,这一个班要从15日20时上到16日凌晨2时。
作为中山市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周再生不仅是一名有经验的肾内科主任医师,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队员们的“周大哥”。
“队员们都和我的孩子般大小,我最怕孩子们看我时那双无助的眼睛,来到这里我的任务不仅是帮助当地救治患者,我也知道我要对得起14名队员的家人和中山交给我的任务,把他们平平安安带回去。”抵达武汉刚好一个星期,周再生在电话里郑重承诺。
动用“老乡”为前线找物资
电话那头的周再生感到不好意思,他有个急事,采访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对不住啊,我朋友来给队员们送靴子和军大衣了,等我明日出舱再聊。这两天天冷,我给孩子们找到了物资,穿暖点才能保障自己不生病,有抵抗力才有资格谈救人。”
医疗队队员们现在从容自信多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再生是他们在武汉的精神支柱。
还记得2月9日深夜,当中山医疗队一行人抵达武汉时,队员们齐齐干瞪眼地看着周再生,人都到了行李要第二天才到,怎么办?“武汉酒店里的东西孩子们不太敢用,他们以前都没有见过这种阵势,到了武汉再小心都是不过分的。”周再生当时安慰队员,大家都先合衣睡吧,明天醒来就一切都有了。
“我很怕孩子们失望的神情,我希望能动用自己全部的力量给到大家最好的保障。”刚开始时因为物资紧缺,生活不便,周再生心下着急。一连7天,他每天都要服用安眠药后才可以安睡3至5个小时,“第二天总归还是要去面对更重要的任务,把自己照顾好了才能照顾队员和病人。”
因为老家在湖北,周再生这次体会到了“老乡”的好处。前方物资都紧张,他通过自己在老家的朋友关系,帮医疗队找来了脸盆、水桶、烘干机、军大衣、消毒粉、手套等。
医院里的广场舞
2月9日出征的那批广东支援武汉医疗队中,第一位进入武汉客厅医院的医生就是周再生,他现在担任里面最大的A厅的队长。
“第一次进入这里,我一时都没找到自己的岗位,后来我就寻到了这里最热闹的一个区位。”周再生描述着现场的情景,他见到几位穿着防护服全身武装的护士在前方领舞,后面跟着一群患者,音乐声很有节奏感,这是周再生第一次这样认真地看一场广场舞。“这是现场版啊!我以前也忙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