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
评估动脉硬化进展:“脂肪分布”完胜BMI”
文章要点
1.针对日本T2DM患者的研究显示,内脏脂肪与动脉硬化指标(baPWV)值具有强正相关关系。内脏脂肪增加是baPWV增加的独立风险因素。
2.相对西方人,日本和中国人内脏型肥胖更为严重。应对非肥胖,内脏脂肪增加即OB(-)VA(+)患者加强管理,密切监测其动脉硬化进展及心血管结局。
内容概述
“肥胖悖论”曾提出超重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但后续研究认为部分患者尽管具有正常BMI,但却表现为内脏脂肪增加,非脂肪组织减少。从而可部分解释“肥胖悖论”现象。既往研究发现内脏脂肪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系统性低水平炎症相关,但其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尚不确定。本研究首次针对日本非肥胖,内脏脂肪增加即OB(-)VA(+)T2DM患者的患病率及其是否增加动脉硬化风险进行分析。
研究入选例年7月1日-年8月31日在东京大学医学院就诊的T2DM患者,按照肥胖切点为BMI25kg/m2,内脏型肥胖切点为VFAcm2的标准将研究人群分为四组:OB(-)VA(-),OB(+)VA(-),OB(-)VA(+),OB(+)VA(+);评估日本OB(-)VA(+)T2DM患者的患病率,及BMI,内脏脂肪,血糖,血压,血脂,炎症等相关指标与动脉硬化指标PWV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总人群中OB(-)VA(+)患者约占7.2%。与OB(-)VA(-)相比,OB(-)VA(+)患者年龄更大,DBP更高,DM病程更短,尿C肽排泄TG,CRP水平均显著升高。而OB(-)VA(+)患者与OB(+)VA(+)患者的尿C肽排泄,TG,HDL-c,蛋白尿及CRP均未见明显差异。OB(-)VA(+)患者具有相对其它三组患者更高的baPWV值:(Vs.OB(-)VA(-)患者(p=0.);Vs.OB(+)VA(-)患者(p=0.);Vs.OB(+)VA(+)患者(p=0.))。多因素分析显示,内脏脂肪增加是baPWV增加的独立风险因素。
既往研究显示日本T2DM患者平均BMI为23.1kg/m2,远低于西方T2DM患者(平均BMI为29.4kg/m2)。但与西方患者相比,日本患者的腹部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更多,因此OB(-)VA(+)患者更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肥胖发病率大约是美国的1/3,而中国内脏型肥胖发病率已超过美国的1/2。所以亚洲OB(-)VA(+)患者群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