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地苯醌治疗动脉
粥样硬化新进展
——艾地苯醌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激活SIRT3-SOD2-mtROS通路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源于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过程,包括血管壁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累积、纤维帽的形成、内膜增生、内皮细胞损伤处免疫细胞的迁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与线粒体功能失调,比如,mtROS的产生、氧化损伤、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受损、线粒体DNA损伤介导线粒体自噬及凋亡等密切相关。
艾地苯醌是辅酶Q10的化学合成类似物,具有独特的靶向于线粒体提供保护作用:对抗线粒体内的过氧化,保护及稳定线粒体膜;清除体内自由基;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保障线粒体电子传递链ETC产出ATP,改善能量代谢。那么艾地苯醌能否发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呢?
林鹏飞团队发现在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体内艾地苯醌通过激活SIRT3-SOD2-mtROS通路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文章已发表在心血管病著名杂志《CardiovascularDrugsandTherapy》上。
实验选用apoE-/-模型小鼠通过高脂饮食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实验组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给予低、中、高三个剂量的艾地苯醌。组织学和形态学分析发现艾地苯醌能显著减小斑块负荷和斑块大小,并能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蛋白组学分析发现,艾地苯醌处理组有种蛋白显著上调,种蛋白显著下调。除了体内动物实验,也采用了胆固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制造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损伤模型,进行体外机制探索实验。尤其地,体内和体外实现都发现艾地苯醌处理组SIRT3、SOD2、NLRP3的表达显著差异于对照组。进一步,通过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体外机制探索发现,艾地苯醌能保护胆固醇造成的内皮细胞免损伤以及抑制线粒体活性氧(mtROS)的产生。总之,林鹏飞团队发现艾地苯醌通过激活SIRT3-SOD2-mtROS通路抑制NLPR3的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发挥线粒体保护作用。艾地苯醌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抑制氧化应激而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药物。
艾地苯醌能减少整个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
艾地苯醌能降低脂质沉淀及巨噬细胞富集,提高斑块平滑肌α-SMA成份,降低斑块平滑肌TNFα成份,也即艾地苯醌能稳定血管内斑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艾地苯醌能提高纤维帽厚度、胶原纤维厚度,稳定血管内斑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艾地苯醌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作用机制图
总之,在ApoE-/-小鼠通过高脂饮食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艾地苯醌能够通过激活SIRT3,进而激活FOXO3A以及SOD2,抑制mtROS的产生,进而抑制NLRP3炎性因子的激活,最终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发挥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线粒体保护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